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疾病,在医院的日常诊疗中较为多见,了解其相关知识,对于有效防治和护理患者至关重要。
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多由病毒感染引起,少数为细菌感染,常见症状包括咳嗽、打喷嚏、流鼻涕、咽痛、发热等,这些症状看似平常,却可能给患者带来不适,影响生活质量。
对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诊断,医生通常会根据患者的症状、体征以及必要的实验室检查来判断,血常规检查中,白细胞计数及分类可能会出现相应变化,有助于明确是病毒还是细菌感染。
在治疗方面,以对症治疗为主,对于发热患者,当体温在 38.5℃以下时,可先采用物理降温的方法,如用温水擦拭额头、腋窝、腹股沟等部位,帮助散热,若体温超过 38.5℃,则需根据医嘱给予退热药物,咳嗽、咳痰症状明显者,可使用止咳祛痰药物缓解症状,若是病毒感染,一般具有自限性,无需使用抗病毒药物,但对于某些特殊病毒感染,如流感病毒等,则需使用抗流感病毒药物进行治疗,而细菌感染引起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,则需要根据病原菌选用合适的抗生素。
作为护士长,在护理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时,要特别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,要为患者创造一个舒适、安静、通风良好的病房环境,利于患者休息和康复,密切观察患者的体温、呼吸、心率等生命体征,及时发现异常并报告医生。
对于发热患者,要定时测量体温,根据体温变化调整护理措施,鼓励患者多饮水,以补充发热导致的水分丢失,防止脱水,饮食上,给予清淡、易消化的食物,保证营养摄入,增强患者抵抗力。
指导患者正确咳嗽、咳痰,保持呼吸道通畅,对于痰液黏稠不易咳出的患者,可进行雾化吸入,稀释痰液,促进排出,要关心患者的心理状态,由于身体不适,患者可能会出现焦虑、烦躁等情绪,要耐心安慰,给予心理支持,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。
预防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也不容忽视,要加强锻炼,增强体质,提高机体免疫力,注意个人卫生,勤洗手,避免用手触摸口鼻,在流感高发季节,尽量减少前往人员密集的场所,必要时可佩戴口罩,保持室内空气流通,定期开窗通风。
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虽常见,但通过正确的防治与护理,能有效减轻患者症状,促进康复,同时做好预防工作可降低其发病率,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。
发表评论
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防治重在预防,护理需细心观察症状变化与及时处理。
添加新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