尿崩症,一种较为罕见但却不容忽视的疾病,作为医院的护士长,深知了解此类病症对于患者护理及治疗的重要性。
尿崩症主要是由于抗利尿激素(又称血管加压素)分泌或作用缺陷所导致的一组疾病,根据病变部位可分为中枢性尿崩症和肾性尿崩症,中枢性尿崩症是因下丘脑 - 神经垂体病变,使抗利尿激素合成、分泌或释放减少所致;肾性尿崩症则是由于肾脏对血管加压素反应缺陷引起。
在临床症状方面,尿崩症患者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多尿、烦渴与多饮,患者每日尿量可显著增多,一般在4 - 10L,甚至更多,大量排尿导致患者极度口渴,饮水量也随之剧增,这种症状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,导致睡眠障碍、乏力等不适,若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,长期处于多尿状态还可能引发电解质紊乱,如低钠血症等,进一步加重病情,影响患者身体健康。
对于尿崩症的诊断,需要综合多方面因素,详细询问患者的症状表现是关键,包括尿量、饮水量的具体情况以及是否伴有其他不适等,进行一系列相关检查,如禁水 - 加压素试验,通过观察患者在禁水及注射加压素后的尿量、尿比重等变化,来明确诊断及区分中枢性尿崩症和肾性尿崩症,血液和尿液的相关检查,如血渗透压、尿比重、尿渗透压等指标的测定,也有助于辅助诊断。
在治疗上,中枢性尿崩症主要采用激素替代治疗,补充抗利尿激素类似物,以减少尿量,缓解症状,肾性尿崩症的治疗相对复杂,除了对症处理外,还需针对病因进行治疗,在护理尿崩症患者时,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至关重要,准确记录患者的出入量,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,要关注患者的电解质平衡情况,防止因多尿导致电解质紊乱,对于患者及其家属的健康宣教也不可或缺,要告知他们疾病的相关知识、治疗方法及注意事项,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,积极配合治疗,以促进病情的好转与康复。
作为医护人员,我们要不断深入了解尿崩症等各类疾病,为患者提供更精准、更优质的护理服务,助力患者早日恢复健康。
发表评论
深入探索尿崩症奥秘,以专业守护患者健康之路。
添加新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