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医院护理工作中,凝血功能障碍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领域,它如同隐藏在患者体内的“定时炸弹”,随时可能因各种因素被触发,引发严重的出血事件,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安全,作为护士长,深刻认识和妥善处理凝血功能障碍相关问题,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。
凝血功能障碍,就是人体的凝血机制出现了异常,正常情况下,当身体受到创伤时,凝血系统会迅速启动,形成血栓,阻止出血,患有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,由于凝血因子缺乏、血小板数量或功能异常等原因,导致凝血过程无法顺利进行,轻微的损伤都可能引发难以控制的出血。
在临床护理中,我们经常会遇到因凝血功能障碍而面临出血风险的患者,一些患有血液系统疾病的患者,如白血病、再生障碍性贫血等,其骨髓造血功能受损,导致凝血因子合成减少;还有些患者因长期服用某些药物,如抗凝剂、抗血小板药物等,影响了凝血功能,对于这些患者,我们要格外小心,密切观察他们的生命体征和出血情况,哪怕是一个小小的皮下瘀斑、牙龈出血,都可能是凝血功能异常的信号,需要及时报告医生并采取相应措施。
为了预防凝血功能障碍患者发生出血事件,我们在护理操作中要格外谨慎,尽量减少不必要的穿刺和侵入性操作,选择合适的血管进行穿刺,并提高穿刺成功率,避免反复穿刺造成局部出血,要注意保护患者的皮肤和黏膜,防止因摩擦、碰撞等导致出血,在给患者翻身、搬运时,动作要轻柔,避免损伤皮肤。
一旦患者发生出血,我们要迅速做出反应,对于轻度出血,如皮肤瘀斑、鼻出血等,可通过局部压迫等方法进行止血,但如果出现严重出血,如消化道大出血、颅内出血等,则需要立即配合医生进行抢救,我们要准确记录患者的出血量、出血时间等信息,为医生的治疗决策提供依据。
除了密切观察和紧急处理出血情况,我们还要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,向患者及家属讲解凝血功能障碍的相关知识,包括病因、症状、预防措施等,让他们了解出血的风险,提高自我保护意识,指导患者注意休息,避免剧烈运动,保持大便通畅,防止因用力排便导致腹压增加而诱发出血。
凝血功能障碍虽复杂,但只要我们医护人员高度重视,密切观察,精心护理,就能最大程度地降低患者出血的风险,守护他们的生命健康防线,让我们以专业的态度和温暖的关怀,为凝血功能障碍患者撑起一片安全的天空。
发表评论
凝血障碍,生命之危;细心监测与干预并重——守护患者健康防线。
添加新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