伤寒与副伤寒,不容忽视的肠道传染病

伤寒与副伤寒,不容忽视的肠道传染病

伤寒和副伤寒是由伤寒杆菌和副伤寒杆菌引起的急性消化道传染病,在医院的护理工作中,对这类疾病的认知与护理至关重要。

伤寒杆菌和副伤寒杆菌随患者或带菌者的粪便排出后,通过污染的水、食物、日常生活接触以及苍蝇、蟑螂等媒介而传播,人群普遍易感,病后可获得持久性免疫,再次患病者少见。

伤寒的临床特征为持续发热、相对缓脉、全身中毒症状与消化道症状、玫瑰疹、肝脾肿大与白细胞减少等,潜伏期一般为10-14天,病程可分为初期、极期、缓解期和恢复期。

初期,患者多起病缓慢,体温呈阶梯状上升,可在5-7天内达到39-40℃,伴有全身不适、乏力、食欲减退、头痛、咽痛、咳嗽等症状,极期,持续发热,多为稽留热型,中毒症状加重,表情淡漠、反应迟钝,听力减退,重者可出现谵妄、昏迷或脑膜刺激征,相对缓脉是伤寒的特征性表现之一,但部分患者可出现脉搏增快,患者还会出现腹部不适,多为隐痛,可有腹胀、便秘或腹泻,腹泻一般每日3-5次,为稀便或水样便,无脓血,约半数患者在病程第7-14天可出现淡红色小斑丘疹,直径2-4mm,压之褪色,一般在10个以下,主要分布在胸、腹及肩背部,四肢罕见,一般2-4天内消退,肝脾肿大较为常见,可出现肝功能异常,此期还容易出现肠出血、肠穿孔等严重并发症。

副伤寒的临床表现与伤寒相似,但病情相对较轻,病程较短,副伤寒甲、乙的症状与伤寒相似,但副伤寒丙的临床表现较为特殊,可表现为轻型伤寒、急性胃肠炎或脓毒血症。

在护理伤寒和副伤寒患者时,我们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,监测生命体征,给予患者高热量、高维生素、易消化的饮食,保证营养摄入,同时注意饮食卫生,避免交叉感染,对于发热患者,做好发热护理,及时采取降温措施,防止高热惊厥,严格执行隔离制度,防止疾病传播,密切观察有无肠出血、肠穿孔等并发症的发生,一旦发现异常,及时报告医生并配合处理。

伤寒和副伤寒虽然是可防可治的疾病,但我们不能掉以轻心,通过加强公共卫生管理、注意饮食饮水卫生、及时发现和隔离患者等措施,可以有效预防疾病的发生,作为医护人员,我们要不断提高对这类疾病的认识和护理水平,为患者的康复保驾护航。

相关阅读

  • 伤寒和副伤寒,防控与护理要点

    伤寒和副伤寒,防控与护理要点

    伤寒和副伤寒是由伤寒杆菌和副伤寒杆菌引起的急性消化道传染病,在临床上具有相似的症状表现,但又存在一定差异,了解其特点,对于我们在医院的护理工作中做好防控和治疗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。伤寒杆菌和副伤寒杆菌主要通过被污染的水、食物等经口传播,人群普...

    2025.03.28 08:42:11作者:tianluoTags:伤寒副伤寒防控护理

发表评论

  • 匿名用户  发表于 2025-03-28 11:45 回复

    伤寒与副伤寒,肠道健康的隐形杀手,预防措施不可少:勤洗手、饮食卫生是关键。

添加新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