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医院护理工作的长期实践中,我深刻认识到“兴奋”这一看似平常的状态,实则蕴含着诸多与健康紧密相关的信息。
兴奋,从生理角度来看,是人体神经系统被刺激后产生的一种反应,适度的兴奋能让我们充满活力,积极投入到日常活动中,患者在得知病情好转或者即将康复时,往往会表现出兴奋之情,这种兴奋能促使身体分泌一些有益的激素,像多巴胺等,有助于提升免疫力,对康复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,过度兴奋却可能带来负面影响。
记得有一位年轻的患者,因工作压力长期处于焦虑状态,一次偶然的机会中了彩票,巨额奖金让他瞬间极度兴奋,这种过度兴奋打破了他身体原有的平衡,引发了血压急剧升高,心跳过速,甚至出现了短暂的意识模糊,紧急送医后,经过一系列检查和治疗,才逐渐恢复平稳,这让我意识到,过度兴奋对身体的冲击不容小觑。
从心理层面分析,兴奋有时是情绪的一种外在表现,它可能源于积极的情绪体验,如喜悦、激动;也可能是消极情绪的极端反应,如愤怒、惊恐,曾经有一位老年患者,在与家人发生激烈争吵后,突然变得异常兴奋,情绪激动难以自控,随后出现了胸闷、呼吸困难等症状,经过心理疏导和相应治疗,他的情绪逐渐平复,身体状况也有所改善,这表明心理上的过度兴奋可能会引发一系列身体不适。
在护理工作中,我们要敏锐地捕捉患者兴奋状态背后的原因,对于因积极因素导致的适度兴奋,我们要给予鼓励和引导,让这种兴奋成为患者战胜疾病的动力,而对于过度兴奋的患者,我们需要耐心沟通,了解其内心的困扰,通过心理安抚、药物辅助等方式帮助他们恢复平静。
我们自身也要保持冷静和专业,面对兴奋的患者,不能被其情绪左右,要以平和的心态去分析和处理问题,我们要时刻牢记,患者的每一种状态都是身体发出的信号,我们的职责就是解读这些信号,给予他们最恰当的关怀和治疗。
兴奋,这一常见的状态,如同医院里的信号灯,闪烁着健康的密码,我们要用心去解读,用爱去呵护,让患者在正确的引导下,保持身心的平衡,向着健康稳步前行。
添加新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