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血压,作为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,正日益威胁着人们的健康,据统计,全球约有 10 亿高血压患者,我国高血压患者人数已超过 2.45 亿,且呈逐年上升趋势,高血压不仅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,还与肾脏、眼底等靶器官损害密切相关,了解高血压的防治知识,对于维护心血管健康至关重要。
高血压的危害
高血压患者血压长期处于高水平,会对心脏、大脑、肾脏等重要器官造成损害,心脏负担加重,容易引发冠心病、心力衰竭;脑血管受损,增加脑出血、脑梗死的风险;肾脏功能减退,可导致肾功能衰竭,高血压还会影响视网膜,引发眼底病变,严重时可导致失明。
高血压的症状
多数高血压患者在早期可能没有明显症状,因此被称为“沉默的杀手”,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头痛、头晕、心悸、耳鸣、失眠等症状,但这些症状缺乏特异性,不能仅凭症状诊断高血压,定期测量血压是发现高血压的重要手段。
高血压的诊断
血压测量是诊断高血压的主要方法,临床上常用的血压测量方法包括诊室血压、动态血压监测和家庭血压监测,诊室血压是最常用的方法,一般采用汞柱式血压计或电子血压计测量,动态血压监测可以连续记录 24 小时血压变化,有助于发现隐蔽性高血压和白大衣高血压,家庭血压监测方便患者在家中自行测量血压,能够反映日常生活中的真实血压水平。
高血压的治疗
高血压的治疗目标是降低血压,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,治疗方法包括生活方式干预和药物治疗。
1、生活方式干预:这是高血压治疗的基础,包括减少钠盐摄入、增加钾摄入、控制体重、戒烟限酒、适当运动、心理平衡等。
2、药物治疗:根据患者的血压水平、危险因素、靶器官损害等情况,选择合适的降压药物,常用的降压药物包括利尿剂、β受体阻滞剂、钙通道阻滞剂、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等。
高血压的管理
高血压是一种慢性疾病,需要长期管理,患者应定期复诊,监测血压、肾功能、电解质等指标,及时调整治疗方案,患者应遵医嘱服药,避免自行停药或换药,患者还应注意饮食、运动、心理等方面的调节,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。
高血压的防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,通过普及高血压防治知识,提高公众对高血压的认识,加强高血压的早期诊断和治疗,以及患者的自我管理,可以有效控制高血压的发生和发展,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,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,让我们共同关注高血压,守护心血管健康!
添加新评论